俄罗斯总统普京:既然你们不让俄罗斯生存,那还要这样一个世界干什么?你们就等着吃
打开世界地图,俄罗斯像一只北极熊一样横亘在地球的北端,几乎占据了欧亚大陆一半的土地,就算加上其它大陆的面积,俄罗斯也占去地球约六分之一的陆地面积。而世界上共计生活着200个左右的国家和地区。这让日本、瑞士、列支敦士登这些弹丸之地的国家不知作何感想?然而,就社会文明治理而言,俄罗斯除了短暂的社会主义前期阶段,基本没为其它国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经验,跟随它一起革命的东欧及亚非拉社会主义阵容,如今都已分崩离析。华约完败于北约,经互会惨败于欧盟,就连苏联解体后的独联体也风雨飘摇。俄罗斯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野蛮、凶残、霸道。如斯大林的大清洗,西伯利亚大流放,恐怖的古拉格集中营,屠杀波兰官兵的卡廷森林惨案,还有国人无法忘记的海兰泡大屠杀等等。
俄罗斯是当今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其历代统治者对领土都有着疯狂的嗜好,东南西北不停地征战掠夺,以至于今天建立起一个西起大西洋,东到太平洋,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和里海的超级帝国。而其占领的一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地区基本上就没有正真获得过很好的开发利用。属于典型的“占着茅坑不拉屎”。且占领周围邻居的土地后还常觉得不够安全,需要再在中间建立的一个隔离地带。如前苏联与西欧之间的东欧,中俄之间的外蒙古,如今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乌克兰,都是这种焦虑思想的体现。
俄罗斯对所占领之处的原著居民毫不留情,一律赶尽杀绝,不留一点痕迹;不像盎格鲁撒克逊人,占领之后作为自己的殖民地,只为搜刮掠夺资源与财富,但起码没有剥夺原居民的生存权。比如香港、澳大利亚、新加坡等诸多英联邦国家。从最后的结果而看,反而给这些当时落后的地区和国家建立了一套相对文明的管理体制,使其受益不浅。看看当今世界,凡国家治理文明先进,老百姓安居乐业的地方,无不是法制完善、公民权益受到保障的地方。反过来,凡学习了苏联的制度与体系,对国民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主义国家,无不衰落停滞,如北朝鲜,古巴等。
西方对俄罗斯的改革嗤之以鼻,视其为“猴子披上了人的衣裳”,“有核武器的沙特阿拉伯”。但俄罗斯自己则觉得他们是“东正教、君主制与民众精神的三合一”。西方人对俄罗斯越排斥,俄罗斯那边就越推崇斯拉夫主义,结果西方人就更排斥俄罗斯了。俄罗斯是一个地处欧亚大陆国家,只有少部分位于欧洲,俄罗斯却始终把自己当作欧洲国家。但欧洲却一直认为俄罗斯不是欧洲国家,是一个很野蛮外部国家,因此欧洲人一直很反感俄罗斯。日耳曼人的作品中经常用“肮脏的、如同昆虫一样的”种族来形容俄国人及其相关的斯拉夫人。俄罗斯信仰的东正教西方人认为不是正道。俄罗斯在历史上对四周的国家的扩张和侵略行为让这些国家的人对其产生畏惧和反感。请看俄罗斯近代以来与四周的国家发生的冲突:
1.俄罗斯与瑞典之间的战争:从16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的三百年间,俄国与瑞典发生了八次大规模的战争,先后从瑞典手中夺去了芬兰湾、爱沙尼亚、拉脱维亚以及波罗的海周边的许多地区,彻底将瑞典从一个地区强国打成一个默默无闻的地区小国。所以,本次乌克兰冲突之后,瑞典、芬兰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北约。
2.俄罗斯(苏联)芬兰战争,在苏联时期,苏联一直对与芬兰相接的边境地区存有异议,要求芬兰将卡累利阿地峡及雷巴奇半岛割让给苏联,被芬兰政府拒绝,于是苏联废弃«苏芬互不侵犯条约»,武装入侵芬兰。1939年11月26日,苏联投入巨大兵力入侵芬兰,遭到芬兰的顽强抵抗,损失惨重。芬兰则不仅保住了主权,还赢得了国际声望。地理图文综合整理
3.克里米亚战争,在1853年至1856年间,俄国为了与土耳其争夺巴尔半岛地区的控制权,在克里米亚半岛与土耳其、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发生了激烈的交战,因武器落后俄军战败,被迫签订了 «巴黎合约»。俄国虽保住了在克里米亚的主权,但失去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
4.日俄战争,1904年-1905年日本与俄罗斯为争夺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而进行了一场战争。俄军由于补给困难以及指挥无能,最后失败。最终在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斡旋下,签订《朴次茅斯和约》,战争结束。但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苏联红军则在远东击败了日本的王牌军队关东军,报了一箭之仇,并占领了北方四岛,从此,日本对俄罗斯耿耿于怀。
5.俄法战争,1812年,拿破仑在欧洲大陆获得了空前的军事胜利,法国占领了大部分欧洲地区。为了获得整个欧洲的霸权,拿破仑率领60万大军进攻俄国。俄军在库图佐夫指挥下,在博罗季诺与法军血战。法军由于补给缺乏,饥寒交迫.节节败退。俄入反攻,追歼大量法军。法军丧失了全部骑兵和几乎所有炮兵,只剩三万人退出国境。战斗民族成功保卫领土,但自身也元气大伤。这算是一场正义战争。
6.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期间,以俄、英、法为首的协约国和以德、奥为首的同盟国,为重新瓜分世界和争夺全球霸权爆发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一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参战国家达33个,投入军队超过7000万人,15亿人被卷入战争,850万士兵和1300万平民死亡,21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700亿美元。属于狗咬狗的战争。
7.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法、美三国操纵签订的《凡尔赛和约》,使德国丧失了1/8的领土和1/10的人口,在德国人心目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后来随着经济、军事、科技的发展,德国联合意大利和日本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 于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世界各国军民的共同努力下,最终俄罗斯(苏联)在付出了2700多万人牺牲的基础上战胜了法西斯德国,从此确立了战后新秩序。总体上属于正义战争。
8.布拉格之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捷克斯洛伐克的管理体制落后,引发社会各阶层的不满。1968年1月,杜布切克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民主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条件的社会主义模式”,得到全国民众的热烈响应 。但苏联领导人却强烈反对,于8月20日夜出动50多万华沙条约组织国家军队占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杜布切克等领导人被送往莫斯科举行“会谈”。1969年4月,杜布切克被解除党中央的职务,轰轰烈烈的改革运动宣布夭折 。
9.匈牙利事件:1947年,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主要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引起了全国人民的不满。1956年10月23日,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大学生率先发起,随后社会各界陆续加入,最多时二十多万群众进行了抗议。苏联不顾匈牙利人民的意愿,悍然出兵进行,先后两次派出军队进行了武装干涉。共造成约2700匈牙利人死亡。
10. 阿富汗战争:1973年阿富汗共和国成立后,苏联即支持激进的政党如阿富汗人民,反对巴基斯坦。1978年,人民激进分子推翻阿富汗政府,暗杀了第一任领导人,组织新政府。但在1979年9月又被其副手部长会议主席哈菲佐拉·阿明所取代。苏联刺杀了阿明,扶持卡尔迈勒上台,导致阿富汗战争的爆发。但是没想到这场战争持续了九年,花了840亿卢布,让本就困难的经济,雪上加霜,直接引发苏联解体。
11.海兰泡事件:海兰泡位于黑龙江左岸、精奇里江右岸两江汇合处,原是中国的一个村庄。1858年,沙俄东西伯利亚总督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穆拉维约夫与清朝黑龙江将军奕山签订了不平等的《瑷珲条约》,将海兰泡强行占领,并改名为布拉戈维申斯克。1900年7月,沙俄悍然出动10多万侵略军以“护路”为名。从五路大举侵入中国东北地区,对居住于海兰泡的中国居民进行屠杀,该事件共造成五千多名中国人死亡。
12.俄乌冲突:2022年2月24日,因北约东扩及顿巴斯冲突,普京宣布开展“特别军事行动”,计划对乌克兰进行非军事化和去纳粹化,乌冲突正式爆发 。俄乌冲突是二战结束以来欧洲伤亡人数最多的战争。冲突发生后,西方国家对俄罗斯施加严厉的制裁,俄罗斯经济遭受震荡;乌克兰经济则遭到严重破坏。同时,冲突还对地区政治与安全、世界经济复苏、全球减贫、粮食和能源安全、生态环境等诸多方面带来严重负面冲击。 如今,冲突仍在进行之中。
俄罗斯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对领土扩张最为贪恋的国家,其自从莫斯科公国崛起之后,一直不停地连年征战,招致所有的邻国都对其又恨又怕。国际局势也此不得安宁。其在即伊凡三世、四世,彼得一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尼古拉一世,斯大林六个领导人时期,领土扩张到惊人的2240万平方公里。即使苏联解体后、分出去14个国家,俄罗斯还有1709万平方公里,几乎是美国的两倍。然而在国家治理结构方面,俄罗斯在与西方国家的竞赛中每每落伍。
正如2024年诺贝尔经济奖获得者所言:制度的好坏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关键。包容性制度能够创造广泛的社会财富,促进创新和经济稳步的增长;而掠夺性制度则会抑制创新,阻碍经济的发展。
如今的俄罗斯,在与西方竞争中完败,导致经济崩溃,社会动荡,民生艰难。在新一轮信息技术革命中也远远落伍。人工智能、芯片、手机、电脑等信息产品一概不能生产。无人机、空天军、精确制导导弹等也受制于人。硬是将一场现代化的战争打回了一战的水平,让世界各国大跌眼镜。如果说西方对中国芯片技术的制裁是想卡住中国的脖子的话,那么俄罗斯干脆连脖子都没有。无人机竟然要从伊朗采购,常规武器需要北朝鲜支援,实在让人很难来想象这就是当今世界的第二军事强国?到最后只剩下核武器来恫吓世界。
如今的中国和俄罗斯,都面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打压。但中俄两国的关系“和而不同”,伏特加与茅台各有千秋。“中国与俄罗斯既不是盟友,也不是朋友,而是历史的同路人”。中俄关系建立在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基础之上,中俄彼此都能从中获益。俄乌冲突爆发后,大部分西方企业因政治上的压力退出俄罗斯市场,中企顺势填补了俄罗斯市场的空白。2024年中俄贸易额约为2200亿至2400亿美元,并将继续增长。俄国消费者从中获取了实惠,中企则获得了一个庞大的市场,这表明两国在未来的合作大有可为。
五十年代,俄罗斯人曾经是中国的老大哥,曾经对中国提供过156项大型工业项目的援助,所以,一直居高临下,俯视中国。俄罗斯曾经将中国人称之为:“黄祸”。担心中国对远东及西伯利亚有领土诉求,一直对中国怀有防备之心。比如天然气管道的主管道修往日本,给中国只留一条分支。俄罗斯一直希望加入欧盟及北约,对中国曾经不屑一顾。然而,随着西方对其实行严格的制裁以来,所有的物品都面临严重短缺,不得不面朝东方,寻求帮助与支持。看在当年的友谊份上,同时考虑到要一同面对美国的打压,中俄目前只有齐心协力,共同御敌。正所谓“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加拿大具有世界上最大的可开采钾盐矿,已知钾盐矿产储量占全球的53%,其主要分布于萨斯喀彻温省(简称萨省)。钾肥生产是萨省的经济命脉之一,该省的钾肥产量约占全球总供应量的三分之一。萨省地处加拿大中部,东临曼尼托巴省,西接阿尔伯塔省,南与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接壤,是加拿大第五大省,面积65.19万km2,钾盐矿藏位于萨省中南部,萨省最大的城市—萨斯卡通的东约100km处。
这些钾盐资源赋存于加拿大地台Elk Point盆地 中东部的萨斯喀彻温次级盆地,钾盐产于中泥盆统Elk Poin组草原(Prairie)蒸发岩的中上部,从上向下为帕西安斯湖(Patience Lake)钾盐段(K1)、贝莱普莱恩(Belle Plaine)钾盐段(K2)、埃斯特里奇(Esterhazy)钾盐段(K3)三个钾盐段。矿体埋深一般在800~1050米,总体呈北西西向,略向南南西倾斜,矿层产状平缓,沿走向略显波状起伏,并伴有小型褶曲,局部矿层近乎水平状。钾盐矿藏面积广阔,矿产储量居世界首位。
(a)Elk Point盆地及草原组蒸发岩层图;(b)草原蒸发岩地层区域横剖面图;(c)萨省中部区域地质层序柱状图(据互联网资料)
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的钾盐矿藏结构横贯该省南部,延伸至曼尼托巴省以及美国的蒙大拿州和北达科他州。钾盐主要赋存在数层连续的岩盐和硬石膏矿层顶部附近,这些矿层共同构成萨省中上泥盆纪草原蒸发岩地层,分布于地下400-2700米深处,最大厚度可达215米。主要矿石类型为钾石盐岩(Sylvinite),由岩盐(Halite)、钾盐(Sylvite)、光卤石(Carnallite)及不同含量的不溶性矿物(Insolubles)组成,氧化钾(K₂O)含量平均为 27-32%。
萨省中部区域地层可大致分为三个主要区间,通过检验测试加拿大钾肥公司勘探许可区内的钻井,各区间大致深度如下:
(1)最上面的地质层序:从地表到约125-175米深处,由冰川碎屑、砾石和粘土构成,含淡水蓄水层;
(2)中间地质层序:从冰川沉积物底部到约550米深处,主要为白垩纪页岩、粉砂岩和含微咸水的砂岩蓄水层;
(3)最下面的地质层序:从约550米深处的古生代/中生代突变处到地下1900米以下,包括一个覆盖在草原蒸发岩层上的由泥盆纪中、后期碳酸盐和硬石膏组成的地质层序,以及一个类似的碳酸盐、蒸发盐、基底页岩和砂岩组成的地质层序,其地质年龄从泥盆纪中期前溯到寒武纪。
在中间地质层序中,特别是在被称为“Elk Point地质群”的泥盆纪中期地层中,发现岩盐(Halite)、钾石盐(Sylvite)和光卤石(Carnallite)组成的层状蒸发岩层,这些蒸发岩沿层序向周边横向扩展。该蒸发岩层位于萨省南部地下约2,500米处,向东延伸至曼尼托巴省西北部,并在局部地表。该地质层序始于志留纪晚期与泥盆纪早中期的交界处,顶部终止于泥盆纪中期Dawson Bay地层的碳酸盐沉积层。
Elk Point 群沉积在中泥盆纪“Elk Point海道”的地层中,这是一个宽而浅,地质状况稳定的内陆盆地--Elk Point 盆地。它横跨南、北达科他州、蒙大拿州、马尼托巴省、萨省及阿尔伯特省,萨省的钾盐资源正是赋存于该盆地内的草原蒸发岩地层中。
1946年,在Rodville西北约480公里处的钻井中,发现埋深1,057米、厚度3.35米、氧化钾含量21.64%的钾盐层。随着符合商业开采要求的钾盐矿层不断被发现,1950年开始做专门的钾盐资源勘探。经过1950-1966年间的大规模勘测,初步查明了萨斯喀彻温省内赋存着巨型优质钾盐矿床。这些矿床的钾盐层厚度为1.5-3.0米,氧化钾含量平均为25-30%,主要矿石矿物为钾石盐,矿层埋深超过1,000米,总储量达到665亿吨 K₂O。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经过十多年的开发建设,萨斯喀彻温省陆续建成并投产了10个钾盐矿山,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钾盐生产基地之一。
(a)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艾斯特哈兹附近K1钾盐矿。(b)萨斯喀彻温省艾斯特哈兹附近K1钾盐矿。钾矿开采后遗留下来的废尾矿,它们是由粘土,盐和卤水组成。(c)(d)萨斯喀彻温省艾斯特哈兹附近K1钾盐矿。在地表以下一公里深处,大约45年的采矿活动中,已经钻通大约4700公里隧道。这些是采矿掘进设备和经过特别改装的用来在隧道中运输越野车(据互联网资料)。
草原群的蒸发岩地层内典型的钾石盐(Sylvite)由大量相互结合的半形和自形钾石盐晶体构成。这些晶体颜色从粉红色到半透明不等,边缘常嵌有灰绿色的粘土或鲜红色的铁质不溶性物质。在整体剖面中,还不规则地分布少量晶间岩盐(Halite)。钾石盐基质内乃至整个结构中可能局部存在大型的(大于2.0-2.5厘米),从立方形半透明状到云状的岩盐晶体,钾石盐岩(Sylvinite)的颜色从暗棕红色(品级较低,氧化钾纯度为23%-27%,不溶性物质的量有所增加)到亮而几乎半透明的粉红色偏橙色(品级高,氧化钾K2O纯度达到30%以上)。位于两者之间的无矿层,通常由棕红色玻璃状至半透明状的岩盐组成,含少量钾石盐和较多的不溶性物质。
(a)钾石盐岩(Sylvinite)岩芯;(b)草原蒸发岩地层中的钾石盐(Sylvite,标有S字样)和岩盐(Halite,标有H字样);(c)钾碱矿(钾石盐岩 - Sylvinite)样本(据互联网资料)
加拿大萨省境内的钾碱矿床呈水平铲状、储量大、埋藏浅、连续性好、无变形,利于开采;矿石含量高、品质纯,经济价值高;矿区气候温和、地势平坦、交通及能源基础设施完善,且人力资源丰富、政治经济环境稳定。
萨省内的“钾盐商业化开采带”(Commercial Potash Mining Belt)是全球最大的可开采钾盐资源带,储量占世界已知钾盐矿产储量的50%以上。萨省含钾盐的北美草原群蒸发岩地层分布广泛,地质连续性好,矿床埋深一般低于1100米,这使其更适合实现低成本的地下开采。草原群蒸发岩地层的矿床以水平铲状分布,未受到构造变形的影响,避开了复杂地质条件导致的高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问题。
北美草原群蒸发岩地层内的矿石品级相比来说较高,矿物结构更简单(含有更少的光卤石等杂质),氧化钾(K2O)含量在20-35%之间,而欧洲及墨西哥地区的钾碱矿平均氧化钾含量是19%。
矿区气候比较温和,具有四季的气候特点:冬季(11-3月)、春季(4-5月)、夏季(6-9月初)以及秋季(9月底-10月)。夏季气温通常较暖和(7月为+25°C),降雨量适中(约60毫米);冬季气候严寒加干燥(1月为-23°C,降雨量不到20毫米)。春季和秋季期间,地面积雪土地化冻、降雨量的增加及流水使地面变得松软,这可能会影响到重型设备的作业。
萨省地势总体平坦,水灾风险低,气候和地理条件为矿区开发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支持。萨省的钾盐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开始尝试溶浸法开采。1956年,传统采矿法的第一口竖井动工,1958年正式投产。到了60年代,传统矿和水溶矿数量迅速增加,形成了现今开采规模。目前,萨省共有三家公司从事钾盐生产,分别是PCS公司、Mosaic公司和Agrium公司,它们经营着10个矿山和设施,其中8个为固采矿,2个为液采矿。
15G备考资源,随问随答,专题设计,优质课件,请扫码加入知识星球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